“会之兄,全副承旨也是新官到任,不懂院中规矩,以后慢慢再调教便是。”另一老者开口缓和气氛。
薛极闻言微微点头,又对全绩说道:“只此一次,下不为例,既入官场,便应知时辰。”
“下官多谢薛相教导,敢问这位是?”全绩点头笑看另一位老者。
“老夫宣缯。”
宣缯,庆元府人氏,嘉泰三年太学两优释褐。历官以太学博士召试,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后升着作佐郎兼权考功郎官、知吉州、福建提点刑狱。迁考功员外郎,又迁秘书少监。而后暂兼权侍立修注官、守起居舍人,三迁为起居郎兼权侍左侍郎,编《孝宗宝训》。试吏部侍郎,权兵部尚书。嘉定十四年,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,今岁为朝中首辅,宰执第一人。
“原来是宣相,失敬失敬。”全绩再向宣缯行了一礼。
“冶功不必客气,且坐吧。”宣缯与史弥远是同乡,双方又做亲和,他本人不为恶政,但却被世人归纳为史弥远的肺腑之人。
全绩落坐,宣缯即言:“冶功,官家已经封赏了忠义军各将,还望冶功及时让他们去各州府任职,以免落人话柄。”
全绩麾下有七万甲士,这足以引起任何人的重视以及尊重,加之他的身份十分特殊,在枢密院内是独一份儿的存在,宣缯这才会不厌其烦的劝说他。
“宣相所言极是,全绩近日便作安排,让他们去州府报备,落个职衔,再行回来训练兵马。”全绩该走的程序一样也不会少,这也是对朝廷安排的尊重。
薛极一听,眉头紧皱:“全副承旨,朝廷给这些将领安排的都是实职,你怎可让他们挂虚衔,在其位谋其政,都回临安城外打赢算怎么回事?”
“薛相,下官是忠义军的统帅,对于麾下甲士自然不能疏于训练,朝廷旨意下官自会遵从,至于细则如何,薛相就不必过问了。”全绩给足了薛极脸面,若放在江淮、京湖、川蜀等地,挂上个虚职两三年不到地方的将领都是常事。
“你……这是擅用权柄!”薛极开口指责道。
“薛相愿意说什么就是什么,今日史相来了,下官也是这句话,忠义军刚下了战场,血气未消,需要有人经营,不然出了乱子,谁来负责?”全绩好不容易攒起了一股兵马,怎么可能让精兵变成冗兵,这件事谁来说都不好使。
“罢了罢了,此事容后再议吧。”宣缯见二人再谈下去有碍脸面,立即做起了和事佬。
继而堂中无话,两刻左右,又走进二人。
“薛相、宣相早到啊,这位是?”开口者为一中年人,四十五六年纪,姿态甚伟。
“下官全绩。”全绩起身回礼。
“哦,原来是全副承旨,本官陈贵谊。”
陈贵谊,字正甫,福清场前人,出于高官世家,曾祖为少保,祖父为少傅,其父也坐到了太师、工部尚书,而他本人于庆元五年登进士,为太学博士。授瑞州观察推官。嘉定元年迁江南东路按抚司主管机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